自诞生以来,通过两年多的发展,“一条”一直以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水准为核心优势,成功吸引了总价值一亿多美元的数轮融资,目前已经是坐拥千万级粉丝群体的自媒体大佬
这个模式在线下非常成熟,但在线上目前希望能够做一些探索。比如内容,如果按照过去二元销售法,把广告卖给客户,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,肯定是有天花板的,而且这种天花板比较低。
原来你看上去可以覆盖很多用户,发现用户也离你而去,所以现在对于传统媒体转型来说,不要只是做搬迁式的转型,而是要做更深耕细作的转型,核心还在于要建立起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。但是如果往科学教育方向走,至少我们有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未来的十五分之一的收入。但是这种模式在中国能不能行得通,目前不太清楚,这是财经媒体的模式。
以下是沙龙上的干货辑,欢迎留下评论。 36氪创始人刘成城 内容创业的天花板,在于品牌 刘成城(36氪):内容创业发展的临界点,在于媒体能否成为一个品牌。
而当内容成为入口的时候,它就会有很多可能。
换句话说,能不能把一件事情产品化。第三阶段是利用内容手段为客户的产品和品牌打造记忆点。
比如编剧公司派乐传媒,创作了热播剧《孤芳不自赏》,这家公司获得了湖南广电旗下芒果文创基金过亿元的A轮投资。比如,聪明传媒出品的网大《鬼瞳警探》在爱奇艺独播,播放量突破1800万次。
根据《2016中国大文娱产业升级报告》分析,文娱也是受90后需求影响而改变最大的行业。很多人虽然喊着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走出这条巷子。
他们当中,感觉到“不幸福”的人群比例几乎与低收入群体(年收入1-3万元)相当。而我作为老板,只能自己承担损失,又有谁能给我开工资呢? 正因为我是老板,就算再生气我也不能表现出来。 对于她这么一个
但即
先说第一个问题,为什么你要尽可能选择一家有独立IPO计划或时间表的公司? 一般来说呢,不愿或者不太着急上市的公司基本是三类: 这类公司大多有员工期权计划,但变现周期充满不确定性。 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们也算一起经历
没有新增用户了,现有用户的购买习惯正在向大卖家转移,因为我们能看见的广告和活动都被大卖家占据,直通车、聚划算、双十一等等,只有大卖家才有钱有资源去砸,中小卖家的拉新成本比大卖家更高,进一步阻止了中小卖家的成长。 张伟